许学猛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
首届羊城好医生
第二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获得者
11月12日,经团队整理,《肌骨同治》一书正式出版,这是许学猛投身中医事业以来出版的第7本图书。左:《肌骨同治》 右:《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诊治》》《膝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诊疗与研究》《互联网+中医》等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启动科普工作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强调,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寓教于乐,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普及科学。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各种科普新媒体风起云涌,幽默话语、搞笑动图跃然纸上。与此同时,流量成为衡量科普效果的标准之一。但许学猛似乎不太在意流量,他更注重能否提供给百姓多元的选择,写书、排话剧、编健身操、谱歌、画漫画......一位普普通通的医生,救死扶伤之际,干起了“跨界”的活儿。许学猛认为:“中医养生要讲究医‘术’,这个‘术’,不只是医疗层面的技术、医体结合的‘武术’,更是一种艺术——把中医学知识通过艺术作品从容展示出来,让百姓喜闻乐见。”
当白天的燥热褪散,漆黑的夜幕降临,许学猛在下班回家的路途上,发现无论哪里的大街小巷,只要有一方空地,通常都有人在跳广场舞。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城市不一样,人们对广场舞的热情却都相似。“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把这种对广场舞的热情与坚持,引到医学领域呢?”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学猛则从生活中获得医学科普的灵感,他结合广场舞的通俗易懂、瑜伽的柔力并济与中医肌骨疗法的规范动作,创作了一套“骨筋肉康复操”,发布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科普平台上。
全操包含“仰望观天”、“拉弓射箭”、“颈臂抗力”等21个招式,算上热身与拉伸,共17分钟。向来讲究“顺其自然”、“中庸之道”的许学猛没有想到,康复操一经发布,短时间内便获得16万的阅读量,医院的大楼下常常有病人正“拉弓射箭”,不紧不慢地做着这套康复操。除了康复拉伸操,浅显易懂的歌曲也利于增进公众对未知领域的理解。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许学猛深受孔孟词赋熏陶,与朋友共同创作了一首《肌骨歌》,将精准而通俗的肌骨知识融于传统诗歌文化的深远意蕴之中,聆听者不用再啃“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即使是在闭目养神、浇花除草之际,也能听一首舒缓的歌谣,加强对肌骨健康的理解。
许学猛认为,科学不能躲在实验室,要走向大众,让百姓受益;而科普则要回归知识本身,回归简朴,让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体会到。为了践行这一“简单实用的理念”,许学猛总结创立了不少日常养生小技巧,例如“静态平衡训练”——站立办公,配合后跨弓步,姿势看似简单,却可以舒缓筋骨,减轻久坐对尾骨带来的压力。诊室外宽阔的走廊,也成为许学猛的科普场所之一,他时常踢着正步,向来往行人做示范,“走路,要雄赳赳、气昂昂,就像天安门广场走正步的士兵一样,挺胸抬头,这样才利于筋骨的舒活。”许学猛走正步示范图
不少他的病人在康复后,养成了走正步的习惯,成为珠江边“健走大军团”的一员。夜晚,吹着拂过江面的丝丝凉风,你总能看见一行人有条不紊地绕着江边甩起手臂、昂首阔步。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养生也愈发重视,但与此同时,各种养生乱象也层出不穷,大量非专业人员涌入养生会所,市场上各种保健产品泛滥成灾,“养生大师”们似乎随手就能“正骨刮痧、疏通经络”......
这些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保健服务乱象极大地损害了中医药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形象。许学猛在忧心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中医药文化的科学保护、正确普及迫在眉睫:“中医文化要为人民服务,让百姓受益,以此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而不是被骗子利用起来,‘为人民币服务’。”
在周末休息时间,你也可能在某个不起眼的社区,看到许学猛正带领医生进行义诊的身影。膝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是普通老百姓最常咨询的问题,除了对症下药,许学猛更注重宣传普及“未病先防,健康管理”的中医核心观念:“身体保养就像汽车保养,同时买的车,有的被主人精心保养,用十五年不会坏,有的才用两三年就坏了,需要大修。这样把生活常理纳入医理,大家很快就能明白。”
11月9日,许学猛带领医师在珠江公园开展讲座、义诊活动。省委党校、省开放大学、农科院、林业厅、公安局......除了与广大百姓的零距离接触,许学猛还会前往机关单位,深入浅出讲解健康知识,听众累计数万人。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许学猛倾心培养了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34 名研究生、4名徒弟,经过代代相传,共计74名传承人分散在岭南大地的各家医院,成为科系主任、业务骨干......为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作贡献。许学猛发表论文 50 多篇,其中 SCI 文章 2 篇,核心期刊 20 余篇,论文他 引达 2000 人次。拥有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软件著作权 4 个、作品版权登记保护 2 个,学术影响力甚广。
2019 年 4 月,在多方人员的努力下,许学猛实现了从业多年来的心愿——成功将“肌骨同治疗法”申报为广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新增项目)
“对民族文化,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肌骨同治疗法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历经五代传承,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对祖先、子孙后代的交代,也利于加强文化自信,提高政府对其保护力度,促进对中医文化的进一步普及。”许学猛说到。“跨领域学习,跨地域传播”
许学猛在新的领域不断探索,其创作的科普剧本《无不舒服》,获第四届广东省科普剧大赛剧本创作赛一等奖;原创视频“唱肌骨歌、练肌骨功”获2019年广东省健康科普作品一等奖、广东省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健康科普作品一等奖。
现在,他又将目光投向科普漫画,与另一美术专业合作伙伴反复交流,共同设计,创出这一对可爱的“骨兄”与“肉宝”。
(肌骨同治,讲究“骨”与“肉”相互结合,正如兄弟一般,不能分离)
“科普是涉及最广大层面老百姓的事,除了留心观察生活,还需要整合资源,向不同领域的专家虚心请教。”
2018年,许学猛带领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合作,共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肌骨同治传承与创新科学研究项目”,成为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62个签约合作项目之一。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共有4个项目现场签约,“肌骨同治传承与创新”研究为其中之一。在未来,他希望中医学文化不但能在国内向大众普及,还能通过搭建数字化评价体系,飘洋过海,得到世界的认可。
编辑:怡萌
审阅:黄璐翎、方正、章淼
来源: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